2025年7月2日,记者走进京津冀最大的菜篮子——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实地考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升级、乡村振兴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并于首衡集团等龙头企业共探中国农批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南北双核驱动,构建全国食品商贸流通网
从承接首都疏解到反哺京津冀,可以说,首衡高碑店市场完成了协同发展的闭环,也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
为响应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号召,近几年除了河北高碑店,首衡集团陆续在湖北孝感、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核心节点城市建设农产品流通中心。
首衡集团在孝感与高碑店两大项目一南一北,南北双核,遥相呼应,成为首衡布局全国的两个战略支点,它们与湖南永州孝感城、湖南常德孝感城,已经基本形成贯通南北、串联东西的农产品流通产业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全国战略布局,逐步构建一张全国互联互通的现代食品商贸流通巨网,同时搭建平急两用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做好城市应急保供和农产品日常供应。
据了解,农批市场的开发建设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通常涵盖建设期、培育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等多个阶段。一般而言,培育一个新农批市场需要5~8年的时间,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但是,首衡集团的核心项目均取得开门红的良好业绩。据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介绍,2024年首衡常德市场交易量201万吨,交易额152亿;清苑市场年交易量255万吨,市场年交易额130亿元;永州首衡市场的果蔬实现年交易量近80万吨,交易额约40亿。
其中,孝感首衡城业绩亮眼。2025年6月26日,孝感首衡城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实现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不仅远超农批行业新开市场5~8年的常规培育周期,更以接近满租的优异成绩成为行业标杆。
展望2025年三季度,随着首衡曹妃甸码头项目全面开航,以及涞水花卉项目正式开业,首衡集团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转型升级,迈向世界一流
展望“十五五”,首衡集团也将积极转型升级,追赶世界一流水平。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表示,未来,首衡集团将持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抢抓“区域协同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战略机遇,聚焦“国际贸易、预制菜加工、电商直播和智慧冷链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全力打造一个融合“现代食品商贸物流、食品产业加工、进出口跨境贸易、生鲜电商孵化、国际专业会展、食品文化创意”六位功能于一体的万亿级现代食品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首衡集团实现“由单一农产品交易向农产品与预制菜交易转型、由单一传统的线下交易向线上线下交易转型、由单一的国内贸易向国内国际双循环贸易转型、由一元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转型”的四大转型升级,全面引领带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现代化,跻身世界一流的食品流通产业集团行列。
此外,首衡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大局,抢抓“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红利,在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大力发展海外集采和国际供应链业务,全面打通国际优质农产品的跨境贸易通道,持续完善全球生鲜供应链生态体系,搭建全球商贸流通体系,助力中国优质农产品出口全球市场,以及海外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首衡高碑店市场拥有数百家从事进口水果贸易的商户,进口水果交易额占场内水果交易额的50%;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为京津冀百姓提供了来自西班牙、爱尔兰、巴西、乌拉圭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冻品;首衡国际供应链项目经营有上百种海外生鲜产品,上游链接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优质供应商,下游为国内上万家大中型贸易商、批发商及供应链企业服务。
首衡的实践证明,农批市场不仅是流通节点,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更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表示,未来首衡集团要继续发挥“保供、稳价、兴业”作用,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品牌化运营上深化探索,为“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