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一项学生创业项目,“大地的多巴胺:丝路活化一基于丝绸之路12地域色彩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凭借其创新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关注。该项目团队包括曹智颖、胡蓓文、杨呈涵、楼效佛、朱妍歆、吴思贤、李新蕊、朱悦铭、王熠在内九名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学子,在徐文娟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丝绸之路的地域色彩资源,以文创产品为设计载体,致力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创产品创新的有效衔接,强化特色文化表达与文创产品的融合。
【团队与带队老师于张掖博物馆合影】
该项目团队深入甘肃丝路沿线,系统地提取了12个标志性地域的独特色彩谱系,致力于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探索出清晰的文创产品创新路径。产品在蜡笔文创为主体的设计之上,设计科普卡片,吸引教育科普类行业目光,逐步实现校企合作;从外观到内在,设计中国特色文化产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传播特色丝路文化。同时,学生们设计中将科普、文创、丝路特色三点进行结合。结合本文创产品形象和传播形式,提出校企合作,文旅合作,市场零售等营销策略方案,得到一致支持与肯定。
【制作蜡笔模型并进行批量化生产】
此外,团队围绕核心色彩IP,设计了多种系列衍生产品,丰富了产品线并提升了盈利能力,如“显眼包”挎包设计: 采用12色中高饱和亮色进行大胆设计,印有项目简洁slogan,兼具实用性与社交分享性,是移动的丝路文化广告牌。地貌冰箱贴套装: 精选玉门关、月牙泉、丹霞等经典地貌进行立体设计。体积小巧、价格亲民,是旅游纪念品和日常装饰的理想选择,满足游客“带走一片丝路”的消费心理。漆扇体验套装: 提供素色漆扇、基础染料工具及包含12种丝路矿物色的小份颜料。用户可自由搭配色彩进行创作,一对一复刻不同地貌色彩。主打沉浸式文化体验和亲子互动,适用于博物馆工作坊、文创店DIY活动等多场景。
【团队集思广益将考察所获转化为产品设计灵感】
此外,项目在学校智慧商店、校内国际交流中心上架,同时与校外 EKA 空间进行合作,在文创空间设置主题展陈区进行产品零售,并与敦煌当地博物馆达成售卖合作,通过授权色彩IP、联合开发文创产品、通过文旅景区售卖,主打“丝路色彩故事”和“可收藏的文化体验”,以精美包装、高文化附加值吸引更多文化爱好者、亲子家庭及学生群体。在与上海尚德实验小学合作推进过程中,课程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结合“丝绸之路 32色彩地图”和蜡笔产品的互动实践,面向学校提供蜡笔教具等方式获取授权费、分成和定制服务收益,扩大市场影响力。
【与尚德实验学校开展科普体验活动】
至此,团队已完成产品原型开发、专利布局及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利用实践期间拍摄的纪录片素材,制作了精美的产品宣传片并发布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持续增添产品热度,生动展示色彩提取过程与产品使用理念,为市场推广奠定基础。项目已获得多方的商业平台反馈认可,验证了其市场潜力。
回顾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致力于将更多的色彩和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创产品的方式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魅力和价值。
上海青创大学生创业服务基金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