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2日从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日前研发出首款适用于核电站核岛厂房的无线侦检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机组运行期间进入核岛内部,对设备进行侦检,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水平,助力核电站智能化运维实现新突破。
核电站通常分为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施,核岛是“心脏”,包括反应堆厂房、核燃料厂房等。在核电机组运行期间,核岛内部设备若出现异常,传统方式需工作人员进入相关区域进行检查确认。为推进“零功率进岛”目标落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该公司技术支持部于2024年初联合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成立专项团队,启动无线侦检机器人研发工作,旨在以智能装备替代部分人工,实现进岛检查作业。
“我们用科技手段,让机器人成为异常工况下的‘智能尖兵’。”项目负责人吴振龙介绍,团队经过多轮方案优化与模拟测试,成功突破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出这款适应核岛复杂环境的无线侦检机器人。
核岛内部楼梯陡、障碍多,对机器人移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传统轮式与履带式机器人无法攀爬楼梯,而机器狗则因易发生倾翻无法应用于核岛复杂环境。经过近6个月技术攻关,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可变形履带+新型摆臂机构”设计,使机器人具备跨台阶、爬楼梯的灵活移动能力,可在核岛各楼层无线信号覆盖区域行动。机器人还搭载姿态感知系统,能根据地面坡度自动调整机身姿态,有效规避倾翻风险。
在通信方面,机器人依托核电站5G专用网络,实现远程实时高清视频传输与精准控制。同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智能避障功能,在信号较弱时可自动返回安全区域,确保运行稳定可靠。
该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为红沿河巡检机器人家族再添核心新成员。下一步,项目团队计划为其扩展辐射测量、气体采样等功能,打造可复制、可迭代、可升级的综合型机器人,为机组安全运行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