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

房地产反洗钱新规落地 影响几何

2025-09-02 15:23:24来源:城市金融报编辑:辛文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等不得从事洗钱活动,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接受反洗钱监督管理与自律管理。

  据了解,该《办法》共25条,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办法》的出台既是对2025年1月1日起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相关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标志着房地产领域被正式纳入反洗钱重点监管范畴,形成与金融机构、其他特定非金融机构协同的反洗钱监管网络。

  堵住洗钱高风险领域监管漏洞

  根据《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管理规定,对全国房地产行业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办法》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客户销售房屋、房地产中介机构为客户买卖房屋提供经纪服务时,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洗钱活动的,应当了解客户身份信息及其交易目的;客户拒不配合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等信息的,可以拒绝向其销售房屋或者提供经纪服务,并根据情况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房地产从业机构应当采取妥善措施,完整、准确地保存获取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十年。

  “该《办法》对于经纪行业作业的全流程都有防洗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包括对于接受委托前的客户身份识别,以及交易过程中的监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并设定了强制性要求动作,重点对大额交易、高频交易、异地购房等场景提出更高要求。”

  “例如,房产经纪机构在撮合签约前需要完成相关身份资料留存,对于拒不配合的客户可拒绝服务并上报可疑交易,就是流程上的严格要求。这将直接影响部分灰色交易,如房产代持这类身份和资金不清晰等非正常事件,就会受到监管。”张波补充道。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将房地产行业正式纳入国家反洗钱统一监管框架。“新规通过强制性的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及资料保存义务,堵住房地产交易这一洗钱高风险领域监管漏洞。”

  在武泽伟看来,从业机构转变为反洗钱前线“哨兵”,有效震慑和识别利用房产交易进行的非法资金转移活动,体现了监管层推动行业合规化,加强金融安全的决心。

  杜绝房地产成为“洗钱”温床

  提及洗钱,公众更多联想到金融机构,但房地产行业由于交易金额大、流程复杂、产业链长等特点,令其衍生出一定的金融属性,这也使其被不法分子瞄准,成为“洗白”黑钱的通道。

  针对房地产洗钱的常见手法,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松归纳出四大类型:分拆购房的“白手套”操作、名亏实盈的虚假交易、利用房企关联企业洗白,以及通过空壳公司运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这些手法呈现隐蔽性增强、金融工具复合运用、跨境操作增多等新特征,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事实上,监管对房地产洗钱问题早有警觉。2017年,住建部、央行、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215号),强调开发商、房产中介在反洗钱中的义务,要求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且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2018年,央行发文加强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再次强调开发商、房产中介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

  2021年6月1日,《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等纳入调查范围,其中就包括“提供房屋销售、经纪服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房地产中介机构”。

  2024年1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获得通过,于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谈及《办法》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办法》为房地产行业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标志着我国在防范金融风险、打击洗钱犯罪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张波认为,“短期来看,要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还需指定内设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反洗钱工作,对于行业的成本压力会有所提升,在当下楼市环境下影响尤其明显。但长期来看,这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头部平台与合规经纪机构共同形成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格局。”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因传播需要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C) 人民与社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2021020994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