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迈入“存量提质”新阶段,其中多项内容直击房地产,明确存量资源激活、住宅品质升级、房屋安全保障三大核心任务,释放行业转型关键信号。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份关乎我国城市发展全局的“顶层指引”,既聚焦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建设、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宏观议题,更以多条具体内容直指房地产行业,明确激活存量资源、推进“好房子”建设、深化城中村改造、强化房屋安全管理等关键方向。业内专家表示,《意见》将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与房地产新模式构建提供重要导向,推动行业彻底告别“大规模增量扩张”,全面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再提盘活存量资源
《意见》强调,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关于城市发展的未来目标,《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廓清城市发展整体目标之余,这份文件屡次提及房地产相关内容。
《意见》表示,要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建立与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需求相适应的规划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存量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提高运行效能。优化产权归集、整合、置换和登记政策,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也就是说,当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后,城市工作的核心逻辑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对于城市空间利用需要严控‘新增供应’,同时推动存量空间通过功能置换进行‘系统盘活’,并在规划引领下,加强土地、规划、财政、金融等多部门政策协同。”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表示。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盘活存量土地一直是中央的重要政策举措。2024年6月份,针对其中存在的利用难、转让难、收回难等问题,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研究出台了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的18条政策措施。
今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业内专家看来,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有助于优化配套政策,加快收储专项债的推进。目前专项债收储主要集中在“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若未来非“自审自发”地区也能实现突破,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
全面提升住宅品质
与房地产有关的第二大要点,是推进“好房子”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等。
《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等。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系副教授胡金星认为,过去很多年里,城市工作主要解决住房“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则是解决住房“好不好”的问题。推进“好房子”和社区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重要领域。”胡金星表示,文件将利好商品房、物业、社区更新等方面。
据了解,自今年《住宅项目规范》实施以来,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品质不仅针对新房,我国大量存量住宅,也要通过改造、拆建等方式,提升房屋安全系数和质量。
其中,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是目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原拆原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全新模式,指的是在拆除原有房屋后,按照原有的规模、样式等在原地重建,是政府补贴的民生共建工程,以实现居住品质的质变。
今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回搬,标志着上海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圆满完成。在南昌等多个城市,也出现了一批原拆原建成功的案例。
在业内专家看来,包括原拆原建在内,城市更新将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中央此前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也要求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除了存量与品质,《意见》还将“房屋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明确要求建立覆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城市居住安全划定“硬底线”。
《意见》指出,要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质量安全保险等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增强高空消防能力。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强群租房整治等。
关于房屋体检等方面的政策,是自去年住建部宣布“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后,开始备受业内外关注的。据悉,上海等22个城市正开展试点,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给城市房屋进行定期体检、修复、养老,是我国住宅年龄逐步提升后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这也代表市场规模将非常广阔。有专家曾表示,若持续开展全国性的房屋养老,对存量房屋进行规模化“体检”,市场规模将近千亿元。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本次意见实际上是对此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细化,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定位,也涉及激活存量资源、城市更新、危旧房改造等诸多房地产内容。总结来讲,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非常清晰,即“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意见对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