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深耕“智造+文化”两大专业群

2025-11-07 17:32:14来源:科技日报编辑:辛文
 

  走进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这一边,智能制造系实训基地里,数控机床火花飞溅;那一边,“匠心”文修社团的古籍修复室内,师生们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清代地契。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共同构成了学校“智造+文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生动缩影。

  在“制造强国”与“文化强国”的战略交汇点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金属精密成型”与“文物修复与保护”两大专业群为着力点,书写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答卷。

  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轻点屏幕,学生借助“中铝山东铝合金精密成型网络实训平台”远程参与数字化生产互动;戴上VR眼镜,粉末冶金虚拟场景即刻呈现……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粉末冶金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字技术正重塑着教学场景。

  作为传统工业代表,冶金曾被贴上“高能耗、高污染”的标签。近年来,随着数智技术的赋能,冶金工业正在摆脱落后技术的桎梏,全面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面对行业变化,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识变、积极求变,以智能应用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及中铝山东集团等32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并由院士领衔重构“制粉—成型—加工—检测”全流程课程体系。目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精密成型工艺与装备》等12门核心课程,使教学内容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轻量化零部件行业需求。

  与此同时,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15套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形成“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三重课堂,尤其是“双岗双薪双考核”机制的应用,将300余项企业案例顺利转化为教学资源,帮助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解决校企融合培养难题。

  教学创新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近三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先后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教师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助力解决“水雾化制粉颗粒硬度提升”等9项技术难题,为产业轻量化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匠心妙手保护历史文物

  除了为冶金行业智能化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外,在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培养方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出彩。

  在山东滕州大韩墓考古现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沉心静气、一丝不苟,将娴熟的技艺应用于地层清理、遗物提取中。这是该校将田野发掘现场转化为“移动课堂”的真实写照。

  依托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实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先后参与了海昏侯墓发掘等20余项重大文保考古项目。截至目前,该校年均向社会输送12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些毕业生中,已有28人成为省级以上文博单位技术骨干,12人获评山东省文物修复师。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开发《文物里的中国精神》课程,建设文物修复数字思政馆。

  依托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机制,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持续为文物保护事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因传播需要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C) 人民与社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2021020994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