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岁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生鲁静怡,在克罗地亚接过“上海世赛全球技能梦想大使”聘书。全球仅有11人获此殊荣。
“一路走来的经历告诉我,拥有技能,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正在成为更多青年的人生选择!”鲁静怡说。从5年前因课程困难想要放弃,到如今成长为全球顶尖技能人才,她的逆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力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年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以世赛标准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方式,将技能竞赛的评价维度融入日常学生的考核中,真正实现“训为赛所用,赛为教所益”,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深研技能迎来高光时刻
2020年夏天,鲁静怡的中考成绩比预期低了100多分。“那时候我甚至想过退学去打工。”回忆起那段日子,鲁静怡仍会红了眼眶。
心态的转变源于身边的榜样。鲁静怡的大伯有视力缺陷,但通过学习按摩技术重新找到了生活方向,如今在县城经营着一家推拿馆。大伯常说:“有一技之长,足以养活自己。”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鲁静怡心里生根发芽。带着对化学的兴趣,她选择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环境保护与检验专业。
入学初期,课程难度远超鲁静怡的想象。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实验操作的精密要求,让她一度萌生退意。直到一次校内志愿者活动中,她看到2022年世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姜雨荷的现场表现。“学姐操作仪器时的专注、处理数据时的严谨、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技能之美。”鲁静怡说。
2022年,鲁静怡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世赛集训队。从此,她的生活几乎都被训练填满。清晨6点,当室友还在睡梦中时,她已开始练习化学计算;深夜11点,当教学楼熄灯后,她仍借着手机屏幕的微光复盘当天的操作。
“最痛苦的是2023年全国技能大赛前的集训。”鲁静怡回忆道,“教练要求我们在15分钟内配制14瓶不同浓度的溶液,误差不能超过0.1%。”那段时间,她的手指因反复称量药品而磨出老茧,实验服上总是残留着化学试剂的痕迹。
然而在2023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鲁静怡比赛失利。姜雨荷对她说:“复盘比结果更重要。”那天深夜,两人对着实验录像逐帧分析,从溶液配制的顺序到移液管的握姿,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这次经历让她明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技能提升的关键。
2024年9月,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鲁静怡斩获金牌,迎来了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化学计算考核中,她以更高效的公式完成计算;仪器操作环节,她调试分析天平的动作行云流水;全英文实验报告撰写获得评委点赞。
鲁静怡说:“这块金牌是我19岁最好的生日礼物。”
以赛促教铸就冠军摇篮
金牌的背后,离不开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支持。学校教练团队设计了模拟真实赛场突发状况的压力测试,例如突然断电、更换陌生仪器、设置干扰项等;姜雨荷向她传授了调节赛场心态的方法;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使模拟赛环境与世赛标准接轨。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实训基地,看到价值300万元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模拟工业废水处理的中试装置、全英文操作的智能实验平台等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与世赛标准设备接轨,更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
学校还将世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在以鲁静怡为代表的化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表中,60%的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学生需要解决来自企业的真实问题,如药品纯度检测等。
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技能报国”融入师生日常。校园里的“工匠文化长廊”展示着历届世赛冠军的成长故事,鲁静怡的金牌旁写着她的夺冠感言:“技能可以改变命运,更可以报效祖国。”
“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能手,更要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大国工匠。”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光勇说。
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升级
“2025届毕业生中,已有60%提前被企业预定。”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磊说,“从‘找工作’到‘挑工作’,技能教育正在改变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当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正以“三个升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升级方面,开发“世赛标准转化课程包”,将鲁静怡的夺冠经验拆解为200个微课模块,供全国职校共享,目前已有127所院校引入该课程;平台升级方面,将德国双元制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学生可同时获得中国技能等级证、技师学院毕业证,以及德商会颁发的AHK证书;产教升级方面,联合开封市精细化工园区打造“入学即入企”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学生毕业时可直接胜任企业技术骨干岗位。
“我们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新兴产业,通过建立产业学院,打造定向式、订单式、定岗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新型学徒制和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李光勇介绍,近年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立足市场需求,着力开展课程研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成立了技工教育与新兴和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院。同时,学院对接开封市精细化工行业发展需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实践,是河南省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缩影。
2019年以来,河南先后实施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推动技能人才规模快速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河南技能人才总量达1967.3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约35%,居全国前列。在河南的多个行业中,职校毕业生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由职校学生组成的郑州宇通客车的“焊接天团”,将客车密封性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在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职校学生研发的“智能浇注系统”使铸件合格率提升20%;在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职校教师与企业共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河南正以技能教育为支点,撬动整个省份的产业升级。”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说,“鲁静怡们的故事证明:当职业教育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在技能道路上实现自身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