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当记者走进平遥丰实再生资源回收开发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厂区时,一幅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画卷徐徐展开——科技,正悄然化解“垃圾围城”的难题。
“全县绝大部分的垃圾在这里获得‘新生’,经处理后,每日可发电22万至24万千瓦时。”公司总经理闫亚萍指着一座形如蜂巢的巨型建筑介绍道,“这就是主厂房,它日夜不停‘吞’进生活垃圾,‘吐’出电能。”
记者步入这座“变废为宝”的现代化工厂。在自动化中控室,垃圾处理的全流程清晰呈现:密闭转运车依次驶入,经地磅称重后,便将垃圾倒入巨大的垃圾储坑中。机械钢爪在操作员控制下,精准抓取发酵垃圾,投入焚烧炉中。
“垃圾需在仓内静置5至7天,进行脱水发酵,才能进入焚烧阶段。”闫亚萍说。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驱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进而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近年来,平遥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地。今年6月,总投资3.3亿元的平遥丰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建成投运。项目采用先进材料、设备和工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在显著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将垃圾转化为电能,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目前,企业配备两座垃圾中转站和一处飞灰填埋场,日处理能力达600吨,可完全满足平遥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为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在技术方面,项目采用的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属国内领先炉型,不仅燃烧充分、净化效果好,环保性能也十分优异。企业在保障平稳运行的同时,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对产生的废水、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实现了高效作业与绿色环保的有机结合。
“飞灰约占垃圾总量的3%—5%,炉渣约占15%。炉渣可回收用作路基水稳材料,或水洗后作为混凝土添加料,其中的金属物也可分拣再利用。”闫亚萍说。
“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能源。平遥丰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让曾经“无处安放”的垃圾变为宝贵资源,实现了经济、环保与社会效益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