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和花花草草玩耍 在大自然中疗愈

2025-09-18 15:36:34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编辑:辛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每到秋天,去公园、绿地收集五颜六色的落叶制作树叶画成为很多家庭的快乐亲子活动。在与植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大家的身心得到放松,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近年来,随着园艺疗法的普及,自然手工制作、主题花艺体验、抱树疗愈、森林轻徒步等园艺疗愈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园艺疗法是一种借助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来调节身心状态,促进生命健康的疗愈方式,常见的内容包括栽植活动、工艺活动、户外观赏活动及其他衍生类活动。围绕“五感体验、动手操作、自然交互”设计兼具疗愈性与趣味性的疗愈活动,正成为景区提升吸引力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景区开展园艺疗愈活动或可参考以下思路。

  一是按景区类型匹配活动方向。自然生态型景区,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可强化自然沉浸感,活动宜低干预、轻操作,侧重感官体验与生态认知。例如,森林疗愈植物拓印:采集落叶、树皮等自然素材,通过拓印创作释放压力,并提供如叶片纹理与生态适应等内容的植物科普讲解;湿地植物观察日记:提供放大镜、图鉴,引导参与者记录,如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培养专注力。

  休闲农业型景区,如观光果园、花卉园,可突出参与感和收获感,将农事操作与疗愈功能相结合。例如,香草手作工坊:种植薄荷、迷迭香等香草,制作香包、精油皂,利用芳香气味缓解焦虑;蔬菜认养种植:划分小块菜地,游客认养后定期参与浇水、除草,收获时可带走蔬菜,感受丰收的喜悦。

  文化历史型景区,如古典园林、古镇,可强化文化体验与园艺疗法的融合,推出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疗愈功能的活动。例如,宋代点茶植物染:用栀子花、苏木等植物染色制作茶巾,结合宋代点茶仪式,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沉静力量;园林盆景微缩创作:模仿古典园林山水布局,用苔藓、小型多肉搭建微型盆景,培养空间审美与耐心。

  温泉度假型景区,可突出“温泉康养+园艺舒缓”,活动以低强度、放松性为主。例如,温泉香草足浴包制作:采摘薄荷、艾草等植物,晒干后装入布袋,搭配温泉足浴,通过嗅觉和触觉实现双重疗愈;多肉植物疗愈拼装:在温泉休息区设置多肉植物种植台,游客可组合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搭配火山石、贝壳等装饰制作微景观,在休息区形成“微景观疗愈角”。

  二是按客群需求进行活动设计。针对亲子家庭,活动宜短时高频、趣味性强,兼顾教育与互动。例如,建造“昆虫旅馆”:用树枝、树皮、竹筒搭建昆虫栖息地,种植蜜源植物吸引昆虫,培养孩子的生态保护意识;“会变色的魔法花束”:通过白玫瑰染色实验,边玩边学自然科学。

  针对职业女性,活动应注重效率与即时疗愈,实现“轻操作+强感官刺激”。例如,午间芳香正念种植:20分钟快速盆栽薰衣草,搭配呼吸冥想,缓解工作焦虑;植物敲染丝巾DIY:用花瓣、叶片敲击染色丝巾,成品可自用或赠送亲友,在重复动作中获得心理疗愈。

  针对老年游客,活动要低强度、慢节奏,侧重身体锻炼与社交互动。例如,太极园艺养生课:在种植区结合太极步法移动,配合修剪灌木、浇水等动作,实现“以动养身,以静养心”;药食同源种植坊:种植枸杞、金银花等中药材,了解药膳搭配,边种边学养生知识。

  三是按季节与植物特性调整活动主题。春季,以新生与活力为主题。重点活动包括播种育苗、赏花踏青,利用植物萌发的生命力提振情绪。例如,可食用花种植和花宴品鉴会:播种三色堇、琉璃苣等可食用花卉,待花期时举办花宴品鉴会,感受“从种植到餐桌”的成就感。

  夏季,以清凉与闲适为主题。重点活动包括水生植物互动、芳香避暑,利用植物调节微气候。例如,睡莲缸造景工作坊:在玻璃缸中种植迷你睡莲,搭配小鱼、鹅卵石,打造桌面“清凉小世界”,缓解夏日烦躁。

  秋季,以收获与色彩为主题。重点活动包括果实采摘、落叶创作,利用秋果与彩叶激发创造力。例如,南瓜雕刻疗愈夜:在南瓜表面雕刻镂空图案,内置蜡烛营造暖光氛围,配合秋日民谣音乐会,缓解季节更替带来的低落情绪。

  冬季,以蓄能与温暖为主题。重点活动包括温室种植、耐寒植物观察,传递“蛰伏待春”的积极心态。例如,年宵花组合盆栽:用蝴蝶兰、银柳、冬青等搭配年宵花礼盒,讲解“迎春纳福”的植物寓意,增添节日氛围。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因传播需要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C) 人民与社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2021020994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