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第一课开讲了。
当天下午1点,鄞州区德培小学门外,随着孩子们登车完毕,巴士缓缓行驶,思政导师孟晓带领近40名中小学生,以“古村新韵文旅线,青山绿水致富经”为主题,在夏日骄阳中开启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骄阳似火,在这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日子里,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走出校园,坐上大巴,深入甬城大地,共同开启了一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程。”在巴士上,浙江万里学院思政导师孟晓用诗意的语言和同学们开启了话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探访‘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还要去湾底村的幸福展馆里找找‘点绿成金’的密码。”
古村探幽:
当千年文脉遇见生态守护
思政巴士第一站来到“中国进士第一村”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盛夏的走马塘,村口荷塘正盛。粉瓣翠盖亭亭玉立,倒映着黛瓦白墙的古宅,同学们被美景吸引,纷纷惊呼太美了。
村讲解员陈老师带领着同学们穿行在古村小巷,介绍着村中景物。
在进士文化主题馆,同学们了解“中国进士第一村”名称的由来,知晓了村中“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的家风家训。
在走马塘村乡村振兴大讲堂,万里红大学生宣讲团团长万大千等大学生志愿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同学们分享了何为文旅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孩子们认真记录,“文旅”“两山”等关键词被画上了星星。现场一起聆听宣讲的姜山镇年轻干部更是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强国复兴有我”字眼。
“我们这座礼堂也会讲故事,现在大家化作历史侦探,看看这座老房子以前是做什么的?”大学生志愿者用鲜活的语言启发着孩子们。“这里可能是住人的!”“这里是大家聚会的地方!”“小侦探们”纷纷抢答。
“对,那么我们怎么守住老房子的记忆,留住这些精彩的历史呢?乡村振兴就是一把金钥匙!”志愿者和孩子们娓娓道来,“大家看,这些老房子现在成为展馆、书屋,还有民宿,这里的荷塘成为绿色银行,游客慕名来游玩,木莲冻还能为村民增加收入,大学生们纷纷回乡创业……”听到这些话,孩子们眼中逐渐亮了。
“如果大家把今天听到的、看到的故事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也是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呢!”听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话,同学们频频点头。
奋斗解码:幸福展馆里的“点绿成金”密码
现代化的别墅、古村古桥、艺术馆……到了鄞州区湾底村,孩子们的目光被现代化美丽村庄吸引。
在湾底村幸福奋斗馆里,孟晓老师和孩子们分享了这个全国文明村“点绿成金”的故事。
“同学们看这个沙盘,”孟晓指着展馆中央的湾底村模型,“以前这个村庄,一条黄泥路弯到底,但是,今天大家是不是感觉来到了花园?为什么这里会有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都竖起了耳朵。
孟晓向同学们讲述了湾底村巨变背后的故事,“这里的村民潜心发展生态农业,精心培育天宫庄园等农旅融合品牌,如今,村民们富裕了,村子更是成为全国文明村,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当然,这里水更清,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一边的阮逸帆同学突然拽了拽老师的衣角:“老师,这不就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吗?”他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薪火相传:从课堂到实践的“绿色接力”
“同学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管是刚刚的走马塘,还是现在的湾底村,都在向我们生动展现着:只有转变思路、大胆创新、躬身实践,才能在变革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时代发展新路。”课程临近尾声,孟晓老师的总结发言格外令人深思。
她向同学们呼吁说,未来要书写好“绿水青山”上的答卷,我们就必须保护好宁波的山山水水,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浙江。
“今天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回去后我会和家人分享今天看到的美景。”鄞州区德培小学王嘉儿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她的同学陈思璇则表示:“我回去后要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让我们的绿水青山更加美!”
来自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徐皓轩和他的同学们一路用相机记录着所见所闻,“今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这启示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绘就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他表示,“我们要结合所学的影像专业,运用摄影记录这些美,让更多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