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民生

隐匿财产拒不履行 拘留

2025-08-27 15:02:12来源:山西法治报编辑:辛文
 

  6万元借款迟迟不还,昔日好友对簿公堂。在经过法院调解后,被执行人常某仍心存侥幸,仅履行部分欠款后便企图逃避责任。近日,芮城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根据线索将其拘传,并查实其隐匿大量资金流水后,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在法律的强力震慑下,在被拘留的第7天后,常某终于认错悔过,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被执行人常某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原本是朋友。2020年9月,常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某借款6万元,并承诺2021年12月31日前归还。借款到期后,常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还款。李某多次催讨无果后,于2022年4月将常某诉至芮城法院,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然而,调解生效后,常某仍心存侥幸,仅归还12000元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李某无奈之下,于今年5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向常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责令其如实申报财产,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常某对此置若罔闻,既不申报财产,也不偿还欠款,还故意躲避执行法官的传唤,企图逃避法律责任。

  今年7月,执行法官接到李某提供的线索,得知常某在其家中。执行法官立即赶赴现场,成功将常某拘传至法院。在法院,执行法官耐心地向常某释法,希望他能主动履行义务,但常某仍坚称自己没有能力偿还欠款,毫无还款诚意。执行法官通过调查发现,常某微信上有频繁的资金往来记录,仅2024年的账单收入就达46万余元,2025年上半年的账单收入26万余元,存在明显的隐匿财产、拒不履行的嫌疑。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决定依法对常某采取司法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并将其送至拘留所。在被拘留的第7天,常某妻子王某主动找到执行法官,表示愿意还款,但无法一次性还清,可以先还一部分,其余欠款希望采取分期方式偿还。随后,执行干警到拘留所询问常某的意见,经过7天的拘留所生活,在管教的耐心教育下,常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表示愿意积极还款。

  经法院协调,申请执行人李某同意分期还款,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考虑到常某已经认识到自己拒不履行的错误并积极改正,法院依法决定对其提前解除拘留。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因传播需要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C) 人民与社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2021020994号-21